在嵌入式单元测试里,读懂一份报告并不比写用例容易。围绕TESSY测试结果怎么看TESSY结果中覆盖率显示为0怎么排查这个主题,很多团队明明跑了大量回归,却在评审会上说不清哪里验证充分、哪里仍有风险点。把报告结构、覆盖率口径、执行日志与用例追溯这几件事串起来,才能让测试数据真正服务于质量决策与缺陷定位。
一、TESSY测试结果怎么看
理解结果不是只看一个百分比,而是要把概览数据、函数视图、用例细节与日志证据拼成一张清晰的图。
1、先看总览页面的健康态势
总览会给出用例总量、通过与失败占比、未执行数量以及趋势曲线。把本轮与上一次回归对比,快速判断改动是否引入系统性波动。若通过率明显下滑,结合本轮代码变更清单与配置变更记录,确认是新缺陷还是构建配置差异造成的假警报。
2、顺着测试树定位到具体函数
结果树把模块与被测函数按层级列出,并用直观图标标识状态。进入异常节点后,对照函数清单与需求映射,确认该函数对应的需求是否关键。如果关键功能出现黄标或红标,优先安排复核,并记录在风险看板,避免在后续集成中放大影响。
3、打开用例详情看输入输出与断言
用例视图提供入参与桩行为、期望与实际输出、断言触发位置。把失败用例的实际输出与日志时间戳对齐,再查看同函数内其它用例是否也在相近路径失败,从而判断是数据边界问题还是逻辑分支整体有偏差。
4、阅读覆盖率分布而非只看总数
覆盖率区包含语句覆盖、分支覆盖、条件判定覆盖以及更严格的MCDC。将覆盖率按文件与函数维度展开,标出低覆盖清单。若低覆盖恰好落在高复杂度或新改动区域,需要立即补齐用例或调整桩行为,避免留下盲区。
5、用执行日志串起构建到回收的链路
日志会记录编译参数、部署动作、外设模拟、用例执行、结果写出。在失败时间点附近查找告警与异常,例如内存分配失败、外设未就绪、数据文件载入错误等,再回看是否引起了用例被跳过或路径提前返回,这些都会影响结果可信度。
二、TESSY结果中覆盖率显示为0怎么排查
覆盖率为零通常意味着采集链路某个环节断裂,按构建插桩执行报告四步排查效率最高。
1、核对构建参数是否满足采集要求
覆盖统计依赖可调试符号与清晰的源映射。检查是否生成调试信息,优化级别是否过高导致路径折叠,链接脚本是否改变了段落布局,源文件路径与符号映射是否被修改。任何一项不匹配都会让统计器抓不到有效命中。
2、确认插桩已经生效并可靠写出
覆盖统计依靠探针记录命中。检查插桩开关是否开启,编译日志是否出现插桩痕迹,运行时是否完成探针初始化。若运行在板端环境,需要确认文件系统可写与缓冲回刷正常,串口转存或中间件转发是否完整,否则数据会丢失。
3、验证用例确实命中了目标代码
覆盖为零也可能是路径未被触发。结合日志与断点,确认函数入口是否被调用,分支条件是否按预期满足。对关键分支临时加入轻量输出或计数,确保路径被真实走到,而不是停在前置校验处。
4、检查结果合并与报告读取配置
多构建变体或多目标环境下,统计数据可能写在不同目录。核对结果导出路径与合并策略,确认过滤规则没有排除本轮产物。常见问题是同名文件被后续任务覆盖,或报告器读取了历史目录,导致界面呈现为零。
三、如何让TESSY覆盖率与结果分析更可靠
把方法论落到流程与工具策略上,覆盖率数据才有决策价值。
1、用小规模验证守住链路稳定
在批量回归前,选取一到两条最简单用例做烟囱式验证,从构建到报告逐段确认。若这两条能稳定产出非零覆盖与完整日志,基本可判定链路健康,再进入全量回归以节省时间。
2、以风险和复杂度驱动用例设计
优先覆盖影响用户体验或安全风险高的路径,再向边界条件与异常分支扩展。通过控制流图或决策表梳理分支组合,明确每个用例覆盖到的条件组合,避免只追求数字而忽视关键分支。
3、让桩行为贴近真实约束
过度理想化的桩会把路径拉直,覆盖率漂亮却缺乏含金量。为桩设置合理时序与资源约束,引入常见错误码与超时场景,保证路径在接近真实的压力下被验证,减少上线后才暴露的问题。
总结
围绕TESSY测试结果怎么看TESSY结果中覆盖率显示为0怎么排查这件事,关键是把报告的概览指标分布日志四类证据对齐,再用构建插桩执行报告的顺序定位覆盖为零的根因。最后用小规模验证把关风险优先调整桩行为三件事,持续提高覆盖率的有效性与结果解释力,让每一次回归都能为质量评审提供坚实依据。